叛逆期是孩子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孩子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當孩子處于這段時期時,作為父母們的我們往往采取的是全面“鎮壓”的對策,或另一個極端是放任自流。那么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走過叛逆期呢?
一、父母們要觀察孩子和自己的溝通方式,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也許,問題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孩子不順從,在父母們的眼里,孩子就成了叛逆。父母們需要調整現有的溝通方式,與孩子出現爭執時,用溝通協商來解決。鼓勵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然后雙方共同協商出應對策略。尊重孩子個人的價值取向。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在不斷發展,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只要父母們不是放縱孩子,就可以適時放手讓孩子去追求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
二、父母們要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的小秘密。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進行獨立學習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發展逐漸可以增強,不再像以前一樣有什么事都跟父母說,而是換了一種教學形式呈現,比如寫日記,和死黨傾訴等等,孩子們害怕父母仍然像小孩一樣全權干涉自己的生活。因此,作為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不愿主動告訴我們的事情,千萬不要刨根問底,以自己的主觀思想強加給孩子,更不要去觸碰孩子們的隱私,因為在孩子們看來,他們的隱私就是他們的底線,一旦父母們觸碰,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必將激化,日積月累,隔閡也必將加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相反,如果他們的隱私得到尊重,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向父母坦白。
三、父母需要調解自己的情緒,具有多元而包容的態度。當孩子們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時,千萬不要去說教或批評其想法和行為,當孩子的傾聽者,了解孩子們的內在需要,并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一旦做成最后的決定,父母應給予孩子支持。由于孩子們尚未具備成人控制沖動、計劃執行和推理思考的能力,所以父母不能期望青少年的行為像成人一樣成熟理性,孩子們還是會有失控的時候,需要父母的包容與協助。
四、父母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父母們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在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父母們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之后才回理解孩子,才能找出孩子問題的癥結,才好“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