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經驗告訴我們,優秀孩子和優秀的人才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了健全的人格,也可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
一、家長們要為孩子制定合適的規則。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的時候,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為孩子制定難度適宜的規則。另外,家長在規則執行前,一定要將規則給孩子表述清楚,讓孩子理解透徹。當然,讓孩子遵守規則的前提是家長要先弄懂孩子的心,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孩子才會聽我們家長的話。
二、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些孩子認為自己該學的也學了,該會的也會了。特別是有的孩子甚至個別家長認為,現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直升初中,于是放松了對學習的要求。其表現為懶懶散散,不求上進,甚至有的甩起膀子玩,孩子的學習目的不明確。顯然,偏離了正確的人生觀,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積極引導。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認識,樹立崇高理想,應該引導孩子意識到初高中乃至將來人生路上存在的激烈殘酷的競爭,明白只有做好每個階段的事情,才能為更大的成功打下基礎,因此我們要引導他們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反校規班規的事情,刻苦學習,珍惜時光。
三、關注孩子的成長,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家庭和睦、幸福,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于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心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家長們要重視孩子德育的培養,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教育主要要求孩子不說謊、不要別人的東西,不亂扔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的。當然,家長想要要求孩子做到,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培養孩子的規則教育,更需要我們身為父母足夠的耐心,給孩子嘗試的機會與時間,畢竟要將遵守規則變成習慣,短短的幾天、幾十天也許都很難有成效,有可能需要花上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蛟S家長們可以慢慢的來,克制自己的焦慮與急躁,等待孩子在對規則的一次又一次打破和再形成中來學會認可并執行。最好的教育,需要家長們在生活中不斷的打磨與浸潤,千萬不要等到社會來教訓熊孩子的那一刻,才想起應該早早教育孩子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