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要學會與人互相相處,更是要慢慢的學會少依賴自己的爸爸媽媽們,孩子自己也要學會獨立去思考問題。那么,造成孩子不自立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很多的父母們是怕孩子累著,嫌孩子做事太慢或者是做得不夠正確,總是喜歡大包大攬。日常生活小事例如穿衣戴帽吃飯等,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自己做,父母們都全部通通代辦。問題的根源是父母們把孩子當成弱小需要被保護或者是弱小沒有能力的對象,父母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獨立人格的成長。孩子缺乏自我意識不自信,那么獨立能力從何談起!
二、父母們的控制欲太強。孩子的成長思維多變,狂野想像力和多動是很好的,但是有些父母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走“彎路”,以自己的經驗之談來控制孩子的生活學習方式,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學習,控制孩子的生活作息,主導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的孩子要么沒有脾氣,要么脾氣要是爆發出來父母是無法接受的。因為父母渴望控制,孩子往往內心討厭父母,卻敢怒不敢言,孩子的內心也會變得越來越軟弱。
三、父母的責備多于鼓勵。有一些父母總是喜歡責備自己的孩子,父母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想通過罵不斷地鼓勵孩子。但從沒想過這樣做會不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的心靈很脆弱,一旦受到父母的攻擊,孩子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四、孩子不合群,不善交際,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性?,F今獨生子女較多,孩子從小生活在沒有兄弟妹妹的環境中,現代家庭又往往是獨門獨戶,父母們又往往擔心孩子在外面受到“傷害”,從而使孩子失去了許多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結果孩子由于得不到鍛煉,變得膽小,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友愛,不善于合作,缺乏責任感和公德意識,缺乏獨立思考和獨立行動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普遍較差,孩子缺乏對現實的關注,社會責任感淡薄。
五、孩子沒有決斷力、缺乏判斷。孩子總是讓別人替自己拿主意。父母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多去自己解決問題,即使孩子沒有決斷思想,也要讓孩子自己去決定,當孩子覺得自己能夠更快的做出決定,并且做出正確判斷,孩子就會更加自信,更加愿意自己去做選擇。